民間認證SA8000助推中國企業走向世界
來源:www.ruogucaotang.net 作者:溫州驗廠網 發布時間:2007-09-28
SA8000是社會良知對資本權力的一種制約,是針對“血汗工廠”的“大棒”,是勞動者的“保護傘”,也是中國企業真正走向世界的推進器
美國駐華大使館二秘史行健先生向《經濟》表示,SA8000不屬于貿易壁壘,因為它不是政府行為,而是一種民間的認證。但是目前中國南方的一些企業因為沒有通過SA8000認證而在產品出口上遭遇失敗,SA8000被一些輿論指為一種技術壁壘。有人宣稱,如果美國啟動SA8000機制,對中國產業界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高度集中的珠三角造成的損失將不可估量,這是美國的一根貿易“大棒”。美國大選在即,SA8000成為選戰工具。
但是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趙瓊告訴《經濟》說,對于SA8000不宜夸大,推廣是很有意義的,但必須跟美國政府分開,因為認證機構是民間的、獨立的機構,與政府無關。目前,就SA8000的課題趙瓊正在東莞進行考察。
全球首個道德規范國際標準
SA8000是于1997年8月由美國CEPAA (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ities Accreditation Agency)所制定的國際標準。SA8000的含義是“社會責任標準”,是Social Accoutability 8000的英文簡稱。
與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一樣,SA8000是一套可被第三方認證機構審核的國際標準。據北京中標聯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一位先生說,盡管SA8000是美國的標準,但是得到廣泛認同,正如出國需要托福考試成績一樣。
這個標準的獨特之處在于,這是全球首個道德規范國際標準。其宗旨是確保供應商所供應的產品符合社會責任標準的要求,保護人類基本權益。它規定了企業必須承擔的對社會和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對工作環境、員工健康與安全、員工培訓、薪酬、工會權利等具體問題指定了最低要求,例如禁止雇傭童工和必須消除性別或種族歧視等。SA8000只有一個國際統一認證機構:SAI(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即社會責任國際。
業內的專家們認為,SA8000是繼ISO9000、ISO14000之后出現的又一個重要的國際性標準,并遲早會轉化為ISO標準;通過SA8000認證將成為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的又一必要武器。
北京中標聯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的張小姐告訴《經濟》雜志,由于目前市場競爭激烈,SA8000已經得到社會的認同,如果你不做這個認證,人家就會對你歧視。中國企業加入WTO后與跨國公司競爭,沒有SA8000認證不行。
是 “大棒”還是 “保護傘”
兩年前,香港報紙連續報道了深圳某玩具廠使用400名童工包裝玩具,引起全球轟動。這家深圳玩具廠供應著美國的多家玩具零售商。
美國客戶立刻委托調查小組前往調查,雖沒有發現童工,但確認工廠存在加班加點嚴重和工資偏低的問題,并且在多次驗廠過程中提供虛假的工時工資資料,因此取消了該工廠及關聯企業的供應商資格,其他客戶也相繼取消了訂單。最后這家有4間工廠、近8000名工人的集團公司被迫關閉。
據悉,德國進口商協會已制定了《社會行為準則》,規定德國進口商應經過SA8000協會授權,對其供應商(外國出口商)的社會行為進行審查。該準則有可能被法國和荷蘭的進口商協會所采用。由于三國均是歐盟的主要紡織品服裝進口市場,進口份額約占整個歐盟的50%以上,這項要求將會給中國出口企業帶來巨大壓力。美國、法國、意大利等傳統上采購中國輕工業產品的國家的有關貿易組織也正在討論一項協議,要將中國紡織服裝、玩具、鞋類生產企業參與SA8000認證,作為他們選擇供應商的依據。
SA8000標準是社會良知對資本權力進行的一種制約,站在保護勞工的角度來看, SA8000對廣大勞工來說是一項福音,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防范不合理工資、超強度勞動、不安全的勞動環境、雇傭童工、體罰等等侵犯勞工權益的事情。
目前中國出口的產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按照SA8000的標準,一些企業將會面臨嚴峻挑戰。深圳市沙井鎮一家有3000多名員工的港資企業,對照SA8000要求算賬后,發現每月將增加300萬元的支出(主要是加班工資和安全設施的支出),企業根本無法承受。
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將無法生存?其實仔細研究SA8000的各項條件后就會發現,許多條件跟政府頒布的勞動保護政策相同,只要完全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就能基本通過SA8000認證。從這方面說,SA8000標準是不法企業的“大棒”,是勞動者的“保護傘”。
棒打“血汗工廠”
近幾年,在中國一些經濟發達地區“血汗工廠”被不斷揭露出來。這些工廠工作的勞工生活和工作環境極為惡劣,健康、生命和人權都沒有保障,工資極低,過長的勞動時間,緊張的勞動強度。
中華全國總工會對廣東省的外資企業進行過一項調查,得出的統計數字令人擔憂。調查發現,有1/4以上的員工不能按時領取工資,近一半的人被迫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約62%的人一周工作7天,1/5的人曾受到身體或精神上的騷擾,半數以上工人的收入低于最低工資標準。
國際貿易政策分析家鄧肯?格林在調查了中國的服裝業后說:“中國有很好的勞動法,但是并未得以實施。很多工人不清楚自己有休假的權利、加班要有限制,甚至連勞動合同都一無所知。在很多工廠,工時被無限制地延長;工作環境危機四伏:有毒化學品、火災隱患、工傷事故處處都有。”
有人質疑SA8000是西方國家強加給中國的要求,不符合中國國情。但經濟觀察家仲大軍告訴《經濟》,目前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比東南亞都要低,大約低七分之一,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四五十分之一,已經夠低的了。當今中國,很多企業已經走過了初期創業階段,企業已經具有了一定實力,完全可以實行SA8000認證,有些人說我們的企業做不到SA8000認證的標準,那只是代表某些利益集團的說法。
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的朱晗認為, SA8000既然旨在保護勞工的權利,資方就不會主動去進行這個認證。但是目前西方的勞工組織對推廣SA8000的要求比較強烈,而且許多企業出于提高自身形象的考慮,也主動參與認證。比如,做化妝品的雅芳,他們要求供貨商通過SA8000的認證。
據一位玩具供應商說,“買家到我們的工廠參觀,不看設備,不看招待好壞,卻往員工食堂、洗手間和宿舍里鉆,他們希望看到員工身心安全、缺乏環保和產品安全保障如何。”
中國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公開表示,“SA8000這個標準一定會在國內得到推行。”顯然,企業以違反勞動法規為手段獲得成本優勢的做法,政府是絕對不會支持的。
一種向上的力量
SA8000認證一般需要1年的時間,證書有效期為3年,每6個月復查一次。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趙瓊認為,SA8000對于一些小企業來說是意味著成本增加,但對于有遠大理想的企業來說,認證不僅能夠減少市場阻力,而且以后每年都對企業進行考核,長期如此,企業將會形成一個制度化的東西,獲得先進的企業理念。
據了解,自1995年以來我國先后有約8000家企業被外企要求通過SA8000認證。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特別是大型跨國公司加大在中國投資和采購力度,我國企業受SA8000的影響越來越大。目前在全球已獲得SA8000認證證書的259家企業組織中,我國已有42家,僅次于意大利的45家,名列第二。
對一個有現代意識的高素質地方政府來說,SA8000也是一個值得大力提倡的東西。
2002年3月13日,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獲得SA8000認證,深圳高新區物管公司成為全球第一家通過SA8000體系國際認證的物業管理公司。這讓美國朗訊公司決定在深圳高新區投資。聯想電腦本來想搬出高新區,但看到該區物管公司已成為通過國際機構認證的公司,不但不搬了,反而增加投資,扎根深圳高新區。
有專家指出,SA8000對擴大內需有積極的意義。在美國,當年福特汽車公司老總發現市場購買力太低,主動提高工人工資,目的是提高社會購買汽車的能力。如果不保護勞工的待遇,將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低工資,購買不足,競相降低產品的價格,壓低工人工資,購買力更加不足。
SA8000對社會責任的要求
1.有關核心勞工標準
(1)童工 公司不應使用或者支持使用童工,應與其他人員或利益團體采取必要的措施確保兒童和應受當地義務教育的青少年的教育,不得將其置于不安全或不健康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下。
(2)強迫性勞動 公司不得使用或支持使用強迫性勞動,也不得要求員工在受雇起始時交納“押金” 或寄存身份證件。
(3)公司應尊重所有員工結社自由和集體談判權。
(4)歧視。公司不得因種族、社會階層、國籍、宗教、殘疾、性別、性取向、工會會員或政治歸屬等而對員工在聘用、報酬、訓練、升職、退休等方面有歧視行為;公司不能允許強迫性、虐待性或剝削性的性侵擾行為,包括姿勢、語言和身體的接觸。
(5)懲戒性措施。公司不得從事或支持體罰、精神或肉體脅迫以及言語侮辱。
2.工時與工資
(1)公司應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經常要求員工一周工作超過48小時,并且每7天至少應有一天休假;每周加班時間不超過12小時,除非在特殊情況下及短期業務需要時不得要求加班;且應保證加班能獲得額外津貼。
(2)公司支付給員工的工資不應低于法律或行業的最低標準,并且必須足以滿足員工的基本需求,并以員工方便的形式如現金或支票支付;對工資的扣除不能是懲罰性的;應保證不采取純勞務性質的合約安排或虛假的學徒工制度以規避有關法律所規定的對員工應盡的義務。
3.健康與安全
公司應具備避免各種工業與特定危害的知識,為員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采取足夠的措施,降低工作中的危險因素,盡量防止意外或健康傷害的發生;為所有員工提供安全衛生的生活環境,包括干凈的浴室、潔凈安全的宿舍,衛生的食品存儲設備等。
4.管理系統
高層管理階層應根據本標準制定公開透明、各個層面都能了解并實施的符合社會責任與勞工條件的公司政策,要對此進行定期審核;委派專職的資深管理代表具體負責,同時讓非管理階層自選一名代表與其溝通;建立并維持適當的程序,證明所選擇的供應商與分包商符合本標準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