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SA8000引入中國和中國公司社會責任的迅猛發展,記者采訪了部分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
廣東商學院副教授愈衛斌博士:SA8000把自愿選擇變成強制性的國際貿易標準
愈衛斌認為:“我國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大國,大量出口產品為服裝、紡織、鞋類、玩具、工藝品、運動器材、日用五金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由于我國外貿出口主要集中在歐美發達國家,而歐美國家正是提出和推動把勞工問題作為社會責任問題試圖與貿易掛鉤的主要國家。”
愈衛斌認為:“因為SA8000實際上的強制性認證,使這個“工作場所的行為標準”演變成了國際貿易與國際勞工標準“掛鉤”之爭的延續,把本來屬于解決生產鏈與供應鏈內部的勞資問題,提升到國家層面的貿易關系問題。隨之而來,一個原本自愿選擇的企業標準,變成了一個帶有強制性的國際貿易標準。”
國家認監委負責人:中國不宜推行SA8000
2005年8月24日,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政府和授權的認可機構尚未把SA8000認證工作納入監管范圍。公司社會責任不等于SA8000,目前在中國不宜推行SA8000認證。
這位責任人還透露,美國的國家標準化組織(ANSI)尚未承認SA8000標準,有五家境外認證機構曾向國家認監委提交過認證申請,但均未獲得批準。據了解,目前就公司社會責任問題開展第二方審核的現象較多,由認證機構實施第三方認證的主要是采用SA8000標準。
“SA8000是以勞工問題為突出特點的一個標準,我國勞動密集型企業在普遍執行《勞動法》的同時,由于區域差異的原因,在工作時間、職工工資、福利保障及加班等方面的規定和要求不盡相同,一些企業工作環境及條件還有待改善,盲目宣傳企業實施SA8000認證,會給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增加更多的困難。”這位責任人強調,“經濟發達國家采購商們制定的公司社會責任守則,包括SAI制定的SA8000標準所規定的一些要素,比如SA8000標準中涉及的結社自由及集體談判權利、歧視等要素絕不是簡單的公司社會責任問題。國內企業需要承諾的社會責任要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確定。”
據了解:國外采購商在對發展中國家的加工企業實施公司社會責任審核評價時采取了不同的態度,部分采購商只對中國企業有要求并且必須進行評審,而對于在其他國家的分廠則沒有要求,如福建某企業在越南和柬埔寨的分廠,外商就從未去審核過。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授黃河濤:工會在社會責任中承擔自律作用
“如何在保持勞動力價格優勢、保障更多就業崗位與改善勞動條件、維護勞動者權益之間取得符合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平衡,是工會應對SA8000策略的出發點。”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授黃河濤則寄希望于法律和行政部門的監督,特別是發揮工會在社會責任承擔中的自律作用。
“工會所質疑的不是SA8000的全部內容,也不反對SA8000主要內容在企業的落實,但是,不贊同把SA8000或公司社會責任作為企業進出口的貿易標準進行認證。堅持SA8000和公司社會責任標準的指導性原則,真正推動SA8000主要內容在企業落實,主要應靠我國自己的法律和行政部門的監督。”黃河濤補充道。
著名公司社會責任專家、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黎友煥:是該講究公司社會責任的時候了
黎友煥認為:“公司社會責任運動在國外已經有100多年歷史,SA8000導入我國,說明隨著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公司社會責任運動已經來到我們中國,這是一種無法回避的發展潮流。實際上我國也是應該講究公司社會責任的時候了,假冒偽劣屢禁不止、安全生產事故不斷發生、環境破壞慘不忍睹、勞動生產環境惡劣等等的不講究公司社會責任的現象已經使我們不能忍受。公司社會責任建設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一種新型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最為迫切的應對公司社會責任運動的措施是開始公司社會責任的學科和專業建設,加快公司社會責任建設的人才培養。”
值得業界關注的是,今年5月底,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社會責任建設推廣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160余家優秀紡織服裝企業、全國和地方協會組織作為首批成員,將與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共同推動中國紡織公司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
“這是一個很好的開頭,不僅對于紡織行業,而且使得中國整個企業的集體社會責任意識得到提升。”有專家總結了紡織工業CSC9000T標準的出臺對中國企業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不管我們如何評價SA8000標準,不管SA8000標準的命運如何,我們應該感激它,因為它已經揭開了中國公司社會責任的構建序幕。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陳元橋:中國“社會責任標準”正在研制中
“社會責任運動有利于促進我國企業改善勞工的基本生產和生活條件、加強安全生產管理、關注社會慈善事業、建立良好的商業道德意識、加強環境保護,使企業的生產活動建立在可持續發展基礎之上并健康發展。”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陳元橋在接受采訪時肯定了其積極意義,“這些作用不僅與我國的國家政策和長遠目標完全一致,而且還能更好地促進我國諸如勞動法、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環境保護法等一系列與社會責任有關的法律法規在企業內部得到切實貫徹實施。”
但同時社會責任運動給我國某些中小型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生存壓力:一方面須在本已微薄的利潤(跨國公司的價格擠壓加上同業激烈競爭的結果)中拿出部分利潤去改善勞工工作條件和待遇;另一方面須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并進一步發展。
“此外,社會責任運動還傳播著西方社會的民主價值觀和人權觀,如結社自由、集體談判權等,而這些價值觀和人權觀與我國現行的政治法律制度不一致,有些甚至沖突,我國并沒有簽署和承認與此相關的許多國際公約和文件。”陳元橋說。
陳元橋介紹: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已委托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組成了“社會責任標準化研究”項目組,全面開展相關對策研究。該項目組成員分別來自我國各有關部門(如國家認監委、勞動社會保障部、商務部等)、科研教育機構及其他有關組織(如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企業聯合會)等。
打工者參加企業組織培訓
深度關注:“SA8000”認證要花多少錢
“給CEPAA授權的一家論證評估機構如SGS-ICS、BVQI、DNV、UL或ITS 提出申請,開始進入程序。”深圳市天力管理咨詢公司市場部的羅先生介紹了獲取SA8000論證的步驟,“預測通過后準備進入論證評估。一個經特別培訓的當地評估小組會來到你的工廠。他們了解當地法律、社會,與你的管理人員和工人說相同的語言。你要全面提供工廠的歷史記錄,評估人員可自由地與雇員談話,如果工廠運營的某些方面需要改進,會給你機會補救。評估小組肯定你的工廠完全符合標準后,發給SA8000證書。證書有效期3年,每6個月復查一次。每3年需申請延長一次。”
“首先,取得SA8000論證的絕大多數企業是不合格的,最大的水分表現在工作時間方面,任何一家企業都達不到標準要求的工作時間。”羅先生對SA8000認證作出了自己的評價,“其次,許多工廠是反對SA8000認證的,因為通過認證的意義不大,跨國公司即使要實行社全責任評估,也會使用自己的標準。”
天力咨詢從2002年開展SA8000咨詢服務后就只代理過一家東莞的化工企業,并且這筆業務最后也“流產”。滿以為能通過SA8000認證的化工廠老板在交了30%至40%的預付款后最終放棄了通過認證的計劃,因為評估表上的要求近乎苛刻,何況后繼成本投入太高。
“這是我們唯一的一筆咨詢業務。”羅先生自嘲地解釋道,“SA8000是國際工人運動的終極目標,它建立在一種最理想化的狀態基礎上。”
據了解,SA8000在認證稽查收費中采取了認證費加證書費的方式。在認證費方面采用“人/天”的技術單位,一個1500人的工廠需要12.5人/天,總費用為9.3萬元左右,而人數的增長并不代表費用的同幅增長,比如一個3000人的工廠,只需要增加2人/天左右,總費用為11萬元左右。對于10人最小規模的工廠,稽查認證機構最少需要2人/天,總費用大約接近2萬元。
認證的周期為3年,而每半年將有一次復查,所以在一個周期內有5次復查。每次復查的費用約為首次認證發證的30%,所以一個1500人左右的工廠,在一個3年周期內的總費用約為23萬元左右。
中國企業聯合會雇主工作部主任劉鵬說,SA8000確實給企業增加了一些成本負擔。還有人認為,由于SA8000標準與我國勞動法趨同,所以感覺認證意義并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