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下半年以來,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客商紛紛通過第三方,來到濱州市的亞光集團等出口企業“驗廠”。尤其是近兩個月來,先后有美國沃爾瑪和迪士尼、新加坡永祥隆、日本旭染織等外國客戶委托第三方,帶著新標準前來“驗廠”。
據介紹,這個標準就是歐美即將推廣的SA8000標準認證,一個新的國際貿易標準——社會責任標準。
“驗廠”的內容包括:企業有無健康安全的工作環境,有無強迫勞動等等。這些歐美客商在供應商行為標準中明確規定,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使用童工,不能要求員工經常在一周內工作超過48小時,每周加班不能超過12小時;不得要求員工在受雇起始時交納押金或寄存身份證件;公司應該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據亞光紡織集團負責同志講,前來“驗廠”的外商甚至連車間燈光的強度、男女廁所蹲位的多少、單身職工宿舍的人均占有面積都要嚴格檢查,發現不合乎標準的地方即要求改善,否則立即終止與企業的業務關系。
據了解,AS8000標準的制定和執行機構是社會責任國際(簡稱SAI),總部設在紐約。SAI稱其宗旨是通過發展和實施社會責任標準,促進工人工作條件的改善和增進勞資雙方的理解。SAI屬民間團體,成員包括來自11個國家的20家大型企業、非政府組織。SAI的前身于1997年10月公布了SA8000第一版,原則上每4年修訂一次。SA8000標準認證要求企業在賺錢的同時,也要承擔社會責任,對工作環境、員工健康與安全、員工培訓、薪酬、工會權利等具體問題,都設有最低標準。
目前,國際勞工組織和其他國際標準機構均尚未將SA8000標準視為國際標準,也沒有一國政府規定將其作為強制標準執行。國內任何企業都可根據自身情況,自愿申請SA8000認證。國內企業界對此有不同看法,有的說SA8000標準帶有“勞工貿易壁壘”的色彩,中國不應跟著走。也有的說要達到SA8000標準的要求,在員工待遇、環保、產品質量等各個環節都需加大成本投入,勢必導致企業成本上升,影響企業經濟效益。
客觀地說,SA8000標準使中國出口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感受到了一定的壓力。我國出口到歐美國家的服裝、玩具、鞋類、家具、運動器材以及日用五金產品等,都遇到過SA8000標準的門檻。今年2月,有一家300名職工的鞋廠,就因為沒有達到相應的工資標準,被客戶停單兩個月進行整頓。而要達到SA8000標準,企業就必須減少工人工作時間、提高工資待遇、改善工作生活環境,導致成本提高,影響競爭能力。
有關專家認為,SA8000標準最終會成為國際性標準,我國出口企業應當未雨綢繆,早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