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亟待規范的SA8000認證及咨詢市場分析
――SA8000前沿報告之七
黎 友 煥
內容提要:一個由美國一家民間機構牽頭制定的自稱國際標準而事實上還不是國際標準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SA8000已經對我國的外貿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并呈現出在我國跳躍式加速度發展的趨勢,全球僅有的9個外國認證機構卻控制著其認證帶來的巨額利潤,并大面積在我國各大城市尤其是珠三角地區進行非法的認證、咨詢經營活動,亟待行政執法部門進行規范和清理。可以說,今天的怠慢處理必然會導致未來的更大損失和失去應對的主動權。
主體詞:SA8000 認證咨詢市場 規范
1997年,美國的經濟優先權委員會(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ties ,CEP)成立了經濟優先權委員會認可委員會(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ties Agency ,CEPAA,后來改為社會責任國際即SAI),發起并聯合歐美跨國公司和其他國際組織,制定了SA8000社會責任國際標準,制定者稱它是全球首個道德規范國際標準。其標明的宗旨是確保供應商所供應的產品,皆符合社會責任標準的要求,該標準適用于世界各地、任何行業、不同規模的公司。其依據與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及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一樣,是一套可被第三方認證機構審核之國際標準。
在SAI的精心籌劃下和跨國公司以及SA8000認證公司的積極推動下,SA800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在我國獲得突破性的發展,截至2004年3月20日,我國大陸共有53家企業通過了SA8000認證。其中廣東最多,有 31 家,香港6家、澳門3家和山東5家、上海4家,河北和福建各有1家,還有2家企業地址不詳。此外,我國的臺灣省共有3家企業獲得認證。預計今年我國通過認證的企業將與歷年總和相當。據有關機構透露,我國還共有將近180家企業已經進入申請認證程序,有些很快就會獲得證書。國內市場上已經掀起SA8000認證、咨詢和培訓的經營浪潮,但卻普遍存在非法的經營活動。
一、SA8000認證和咨詢市場出現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1、 SA8000認證或咨詢市場呈跳躍式加速度發展態勢。
按照現在已經通過認證的企業的花費(平均每家30萬元至50萬元)計算,今年我國企業申請認證SA8000認證的咨詢、認證和培訓費將接近一億元人民幣,明年估計將接近3億人民幣,并將會呈現逐年翻番的發展趨勢。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第二季度,全國各地舉行SA8000專業報告會、培訓班等培訓、咨詢活動100多場,各地政府和企業了解和咨詢SA8000的意望相當強烈。另外僅在廣東就有大約4000家的出口加工企業已經進行第二方的社會責任認證,這些企業將是SA8000的潛在申請認證者。全國已經有成千上萬的企業欲了解和希望在條件合理的情況下申請認證SA8000。所有這些跡象預示著未來的SA8000的認證、咨詢和培訓市場相當巨大。
2、 SA8000的認證、咨詢普遍存在非法行為。
由于SA8000不是國際標準,它的推行已經對我國的對外貿易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國政府將至少在它成為國際標準之前不會承認SA8000,這就決定了境外機構在我國直接開展SA8000認證和咨詢的經營活動不可能合法。據初步調查,目前在我國開展SA8000認證和咨詢的機構絕大部分是境外的機構,從全球9個SA8000的認證機構的網站和相關的資料就可以看到,這些機構都聲稱在我國的各大城市設立了分機構,但根據我國的企業登記注冊管理條例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即使這些機構設立的是具有法人資格的外資公司,他們的營業范圍都不可能有SA8000的認證和咨詢項目;如果這些機構僅是外國公司的國內代表處,它們是不能直接進行盈利性的經營活動的;由于認證的經營行為在國內進行,應該受我國法律和法規的約束,國外的這9個機構直接在國內就進行經營活動也是非法的。
另一方面,我國的其他標準的認證機構和咨詢、代理機構也看到了SA8000認證的市場的可觀發展前景,即使不是SAI認可的SA8000的認證機構,也都想千方百計在SA8000的咨詢業務上分一杯羹,但也同樣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由于SA8000的認證涉及到企業的各個管理層面,是一個復雜的認證工程,對SA8000的了解國內的認證機構也不深刻,缺乏經驗,最后的承認機構全世界只有美國的SAI,這明顯跟認證ISO9000和ISO14000等真正的國際標準大不一樣,不管怎么咨詢最后還得把認證申請報給境外的9家機構來認證,而這9家境外認證機構都已經在各大城市設立了相關連的機構,申請認證的企業要開展咨詢也會挑選跟這9家認證機構有密切關系的咨詢機構。因此所有國內的認證、咨詢機構最理想的選擇就是成為這9家機構的委托代理商,但問題是SA8000在國內的合法性地位不能確認的情況下,這種委托代理的關系也就無法確認。
因此在目前這種狀況下,我國的SA8000認證、咨詢市場上已經存在普遍的非法行為。在魚目混珠的市場氛圍下,很多機構都聲稱能為企業進行SA8000咨詢并推薦認證,但一旦出現糾紛,急于申請認證的企業卻不能得到合法的保護。
3、 認證收費混亂,經營者漏稅嚴重。
據了解,以300人的工廠為例,認證機構收取每家企業的認證費,包括證書費、認證人員的查廠費等,總共大約為9000美元。咨詢機構對外聲稱收取每家企業的咨詢費包括培訓費、制作文件指導費和人工費等大約為10萬港元。但據已經通過認證的十多家企業介紹,平均的認證總花費達50萬元。首先是由于對SA8000的陌生,各種文件檔案太多,不聘請咨詢公司協助很難開展工作;其次,由于認證準備期較長,各項工作也煩瑣,咨詢公司一般都會不斷以各種理由要求追加費用,尤其是很多企業的現實條件離SA8000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這就需要咨詢公司進行隱瞞的包裝,這也難免成為咨詢公司追加額外費用的理由;另外,一般的咨詢公司都與認證公司有密切的關系,推薦認證時也難免額外的打點,認證機構對咨詢公司的行為也普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再次,建立整套SA8000管理體系和維持其政策執行的連續性的經費投入也不少。雖然SAI規定,在認證申請活動中,企業如果有不滿的可以向SAI或該認證公司投訴,但問題往往是告別人受賄的同時自己的行賄罪也成立,向SAI或認證機構告咨詢公司也見效不大。正因為這樣,企業即使多花了錢也只能是啞巴吃黃連。
由于SA8000的認證和咨詢經營主體及其經營行為沒有合法地位,也就不可能有依法納稅的經營主體,在加上這種認證一般都在暗地里進行,避稅就很普遍了。
二、 規范SA8000認證和咨詢市場的執法對策
1、 從公司設立的源頭上把好注冊關。
對于一個由美國民間機構牽頭制定的管理體系,至少在它沒有成為國際標準之前,而且在目前對我國外貿影響很大和世界各國都對它有異議的情況下,我們應當堅決地不承認。另外,現在很多人都誤解的是SA8000只是一個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名稱,不是社會責任國際管理體系全部,我們也可以制定并推出中國的社會責任國際管理體系,別國的機構也可以制定并推出社會責任國際管理體系,關鍵是誰承認的問題。總體上講,從1997年SA8000推出來到現在才400家企業通過認證,其中不少是去年下半年以來才通過認證的,到去年8月全球才有256家機構獲得認證,從中也說明到目前為止其普及率也低得可憐
2、從SA8000認證市場上,打擊不法經營行為。
既然我國政府不承認,SA8000的認證就不能成為核定企業經營范圍的項目。因此,經營SA8000認證的主體就不能合法。目前這些認證、咨詢機構都普遍存在無照經營、超經營范圍經營或夸境非法經營,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該根據自己的職責依據公司登記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狠狠地打擊這些不法行為,按公司登記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處罰上限來加重處罰力度,對這些機構的非法經營行為要有震懾性的行政執法態勢。
3、 大力清理SA8000認證、咨詢和培訓市場,維護市場秩序。
由于有潛在巨大市場空間和可觀的利潤的誘惑,目前很多境內外機構都聲稱可以為企業咨詢、推薦認證SA8000,到處作廣告,舉行有償的咨詢、培訓活動。以舉辦SA8000報告會為例,舉辦者要請這些機構的人員作報告,每一午動輒就要2萬到4萬的價位,無論SA8000的認證、咨詢和培訓等經營活動,都存在暴利行為。問題更重要的是吹得多,錢花的多,能成功認證的卻是少部分,大批擬申請認證的企業大都處于無可奈何狀態,市場混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該主動出擊,徹底地清理清理。對境外機構的這種非法經營行為的認定事實會非常簡單,處罰依據也非常明確,取證也容易,辦案方便,效果將會很明顯。
三、規范SA8000認證和咨詢市場的意義
筆者認為,對境內外在國內開展這類經營活動的有力打擊將會有舉足輕重的全面性戰略性意義。
首先,既可以規范市場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又可以推遲SA8000在國內的推行步劃,留出空間和時間來加快我國自己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建設,構筑與國外相關機構的進行對話的堅實平臺和基礎,進一步掃清面臨我國對外貿易的一道新門檻。
其次,如果我國的行政執法部門表態堅決一律喊停SA8000的認證,將使SAI通過跨國公司的推動來強制推廣SA8000在中國的普遍認證的計劃落空,使跨國公司接受并繼續實行第二方認證的方法,這就既可以節省企業的大筆認證費用,又不會影響到我國的出口貿易,對逐步加強我國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工作也大有裨益。由于是SA8000進入目標市場的行為不合法在先,其魯莽的經營手段必然會遭受查處,因而也不會引起跨國公司和西方國家消費者的誤解。
再次,由于SA8000的機制特殊,隨著SA8000的深入推廣,有可能而且已經有案例表現了,SA8000將使不少企業的成本、利潤機制失靈和企業的技術失密,國家經濟安全面臨嚴重的挑戰,行政執法部門的堅決、高壓的執法態度將會及時、高效地維護和加強我國經濟建設的安全。所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責無旁貸履行維護市場秩序和打擊非法經營行為的神圣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