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8000問題近期經本報報道后,在國內企業界引起軒然大波。有專家認為,SA8000標準事實上低過中國法律的規定。國內企業只要完全按照本國勞動法律管理企業,就無需擔心SA8000成為出口障礙。
SA8000標準低過國內法律
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執行董事劉開明博士昨天接受《粵港信息日報》采訪時,明確反對把SA8000這一工作場所標準看作“貿易壁壘”的說法。“它不可能被政府用作貿易壁壘,因為這一標準的實施完全是企業之間的自愿行為”。
劉開明是SA8000標準的制訂者社會責任國際(SAI)組織下的國際多邊組織顧問董事會全球董事之一。該董事會致力于SA8000標準的全球推廣。
劉開明表示,SA8000九方面標準的前提依據是聯合國及各個國家的法律,企業要是完全按照本國勞動法律管理企業,是無需擔心SA8000成為產品出口阻礙的。并且SA8000認證的手續也并不繁瑣,費用與ISO9000體系相差無幾。
達標可享歐盟關稅優惠
劉開明認為,達到SA8000標準完全可能是中國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途徑。歐美國家對于達到SA8000標準的供應商都有降低關稅的優待,如歐盟就提供了5%的關稅優惠。企業如果無法達到社會責任標準,在生產經營中違背社會公德,不保障職工的正當權益,就應該被淘汰。
企業違背公德理應被淘汰
據劉開明介紹,不少跨國公司還單獨制定了應用于本公司下游供應商的社會責任標準。要想成為歐美跨國公司的新客戶,達到SA8000標準是必需的事情。
劉開明還介紹說,我國沿海地區至少已有10000多家出口產品到歐美的工廠正在接受跨國公司的社會責任審核,有的企業因為表現良好獲得了更多的訂單,部分工廠則因為沒有改善而被取消了供應商資格。
中小民企最需要補課
“現在最需要了解SA8000的是國內中小民營企業。”劉開明表示,從明年1月起,他和他的團隊將在全國多個省市開展推廣實施國際勞工標準的免費培訓活動,服務的目標正是國內中小民營企業,目前正在編寫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