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市場要看誰是負責任的企業
SA8000的中文釋義為:企業社會責任認證標準。其所列條款旨在提倡企業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做對員工、對社會道德負責的企業。
據了解,SA8000建立之初是源于美國某服裝企業非法雇傭童工、并強迫工作超長時間被曝光之后而逐漸形成的。隨后,一些國際知名品牌紛紛建立自己的社會責任準則。經過七年的時間,如今的SA8000在美國和歐洲的生產企業中已不再是新名詞了。
正因為SA8000在歐美國家中已進入廣泛認知時期,所以,在歐美市場上針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產品及出口企業,逐漸推行用SA8000標準來考察的也越發多起來。
據介紹,德國進口商在SA8000協會的授權下制定了《社會行為準則》,對供應商的社會行為審查相當嚴格。另兩個紡織品進口大國:法國、荷蘭也正準備按著同樣的標準進行審查。同樣的要求還來自美國和意大利,他們已明確要求中國所有紡織,成衣、鞋類等出口企業必須事先經過SA8000標準認證,否則將與法國聯合抵制產品進口。
有了這樣的國際統一標準,與其他國際認證體系一樣,進口商不用再對供應商進行第二次審核,節省費用,降低成本。這應該是SA8000最立竿見影的好處。
國內業界認識還極為有限
在歐美已完全提上日程的SA8000認證,因初到中國,業界人士談起來還把它當作一個敏感的話題。記者采訪的整個過程中,極少有人愿意就這一話題侃侃而談。要么有意回避,要么干脆聲稱不矢口道。
一位始終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部門工作人員說:SA8000是屬于道德范疇的國際標準,而且現在的標準是根據美國本土企業制定,許多方面都存在著較為模糊的概念。這不是一兩句話或者一兩個人能說清楚的。
新事物一般都會經歷從初期敏感到逐漸被接受再到完全成熟的過程。所以,目前國內企業對于SA8000的敏感態度也屬正常。
同時,記者也了解到,目前大多數企業也在從各種渠道積極了解這一認證標準。據介紹,中國已有42家出口企業獲得了SA8000認證書,數目僅次于意大利,排名第二。
但也有很多相關的政府機關和出口貿易公司卻對這一新標準概念模糊,稱并不太了解。記者在采訪中國絲綢進出口貿易公司時,有關負責人對這一標準很感興趣,并且希望盡快了解相關的知識和信息。他告訴記者在此之前確實沒有聽說過,也沒有進口商對他們提出過這方面的審查要求。
不如準備著接受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科研處的一位負責人說,SA8000有可能成為發達國家限制發展中國家進入該國市場的又一非技術性貿易壁壘。
北京社會科學院院長朱明德就這一問題分析道,這將會是一個國際性的標準,也并不是單單針對中國企業而制定的。所以,中國與之相關的生產企業應該盡力按國際規則去辦,并首先要從情緒上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抵觸。
但是目前SA8000的標準,卻有很多不適合發展中國家的條例,比如,中國與歐美發達國家關于最低工資的差別以及工作時間的不同等等。朱明德說,發展中國家要考慮到自己的實際情況。SA8000在逐步完善,我們的企業也要逐步完善,正視自己的實際情況。大家都要考慮自我的生存空間和生存條件,使其為企業建立國際品牌形象、在國際市場取得更好的業績服務。